从2015年的百万医疗险,到2020年的惠民保,民众对于短期健康险的认知有了极大的提升。所谓短期健康险,是指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险,主要包括一年期及以下的医疗险、重疾险等产品。
该项业务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通过和互联网平台或第三方平台合作销售的模式可迅速扩大保费收入,所以目前绝大部分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均能经营短期健康险。并且随着车险综合改革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财险公司开始在非车险业务上摸索新的业务增长点,这也使得短期健康险业务在财险公司中大放光彩。
但“繁荣”的背后,产品开发管理不合规、营销宣传不规范、业务经营管理粗放、费用厘定不合理等问题引发了较多的客户投诉。因此,近日监管部门向各保险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关于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有关风险的提示》(以下简称《提示》),以规范短期健康险业务发展,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短期健康险“走红”,业务承保端亏损
自百万医疗险和普惠型的惠民保相继爆火之后,短期健康险以保费低、投保简单、保障范围广等优势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据悉,2020年短期健康险保费规模已达2800亿元,而这其中来自财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就达1114亿元,同比增长32.6%。自此,短期健康险正式成为财险公司首个保费收入过千亿的非车业务,也成为当下财险公司发展的新引擎。
以财险老三家为例,在2022年人保财险的意外伤害及健康险总保费收入近890亿元,较2021年增长10.3%;平安产险的健康险原保费收入达96.96亿元;太保产险的健康险保费收入达146.41亿元,较2021年增长20.03%。
但迅速“走红”,也让不少险企为其付出惨痛的代价。不少险企为抢占市场份额,纷纷打出价格战,而销售费用与渠道成本原本就较高,导致其长期面临承保亏损。像2022年人保财险的意外伤害及健康险业务承保亏损额达3.5亿元;太保产险的健康险业务承保亏损额达2.23亿元。
另外,近年来健康险业务增速逐渐放缓,加上本身的基数和比重有限,健康险的发展已显现出疲态。所以,不少险企开发出保障亚健康群体、三高群体,甚至带病群体的医疗险,以期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
但险企经营短期健康险业务过程中,存在的产品设计不审慎、销售管理薄弱、客户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也始终制约着它的发展。
2、“魔方业务”屡禁不止,监管再次出手规范
想必大家都曾遇到过有“免费领取”或“最低XX元”等销售宣传语的短信或网络页面,当你点击进入时,会被诱导进行高价保险的购买或保障升级,殊不知其已经进入了商家布置的消费陷阱中。
在业内,将这种以免费赠险或以低保费、低保额、高免赔保险为诱饵吸引消费,进而引导客户投保或保障“升级”的行为,称之为“魔方业务”。
其实针对“魔方业务”,监管部门在2021年便开始叫停。像当时的原北京银保监局层就曾明确规定,禁止过度营销、诱导消费问题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广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级”“免费赠险”“实物抽奖”等诱导、误导性内容,以及存在广告标识不清晰、关闭按钮不显著、整屏诱导点击等问题的广告。
但这类问题却屡禁不止,所以监管部门又再次针对短期健康险产品下发了《通知》和《提示》。《提示》中不仅要求保险公司产品责任设计应立足于消费者实际健康保障需求,科学合理确定产品责任,还要求不应使用“保费低于(最低)X元”“保障高至(最高)X万”等词汇进行不当宣传。
《通知》中也再次强调,围绕产品的设计,险企也应立足于消费者真实的健康保障需求,科学开发设计产品,合理确定产品责任,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作用,有效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特别是产品应严格按照定价的数据基础确定各期保险费率,不得通过随意调整精算假设等方式改变产品的费率结构,严禁出现“0”费率等各类明显不符合精算原理的情况。
此外,《通知》强调各保险公司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销售人员队伍建设、行为管理和信息披露。在销售产品时,应当将保险责任、退保约定、保费交纳方式等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告知消费者,宣传用语应当易于理解。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承保的业务,投保人完成单个产品投保流程后,明确告知其投保流程已完成。不应使用“保障完善”“产品升级”“保障提升”等词汇,不当引导投保人进行新的投保或保全动作。不得隐藏或以电话回访、客服跟进等方式变相隐藏退保、保全等入口,确保退保等服务过程流畅、无障碍。
同时,监管部门提示,短期健康保险产品以年度总保费为基础给付佣金和费用的,需防范因业务退保率偏高产生的套利风险。
3、赔付率分化显著,健康险有待精进
但监管最终起到的还是约束、引导的作用,险企要在短期健康险业务上“破题”,关键还在于自身业务上的精进。其中,稳定赔付率就是“破题”关键之一。
据《中国银行(601988)保险报》统计,2023年上半年,138家险企赔付率中位数为41.67%,较去年同期提升近4个百分点,其中52家险企超过50%,较去年同期与2022年底数据均有明显增加。
整体来看,短期健康险业务的赔付率不高,但不同险企间赔付率分化严重。其中,有八家财险公司的个人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均超过100%。赔付率最高达10982.12%,为安心财险。对此,安心财险解释称:一是公司因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已停止新单业务,且历史业务仍有退保需求,使得当期已赚保费规模骤减;二是历史业务尚有赔付成本,相对已赚保费而言规模较大。
但亦有险企的短期健康险赔付率低至负值,其中大家养老该项业务的赔付率低至-52643.82%。对此,大家养老表示这主要为未决赔款准备金的释放。由于公司业务策略调整,自2022年起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量大幅下降,2023年上半年该类业务保费收入很少。以往年度业务赔付低于预期,未决赔款准备金释放较多,使得综合赔付率为负。
而赔付率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公司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使消费者权益受损。一般赔付率超过100%,代表险企出现承保亏损,会导致相关产品停售,部分消费者此前连续多年购买的产品无法续保;赔付率过低为负值,则表示险企为短期健康险提取过多的未决赔款准备金,消费者付出保费较多而获得的理赔较少。
未来,险企要想通过短期健康险实现盈利,不应局限于保费规模领先,而是在产品设计、核保核赔服务以及附加服务等环节苦练“内功”。
341436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